三门峡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
你们知道吗?三门峡火车站,那个总是人声鼎沸的地方,后面藏着一条窄窄的小巷子。我第一次去那儿,纯粹是闲逛时发现的。火车刚进站,人群涌出大门,我却拐了个弯,绕到车站后头。哎呀,说实话,当时我还以为走错了路呢。眼前突然出现一条灰扑扑的巷口,两边是旧砖墙,墙缝里钻出几丛野草,在风中轻轻摇晃。我停下来,喘了口气,心里琢磨:这地方,怎么没人提过?
一踏进去,那股子味儿就冲鼻而来。嗯,怎么说呢...油炸豆腐的焦香混着老屋的潮气,还有点儿煤烟味儿,像谁家在生炉子。巷子窄得只能容下两个人并肩走,头顶上横七竖八地拉着电线,挂着些湿漉漉的衣裳。脚下是坑坑洼洼的石板路,踩上去“嘎吱嘎吱”响。左边有个小摊,老板正炸着油条,油锅里“滋啦滋啦”冒泡。他抬头瞅我一眼,咧嘴笑:“小伙子,饿了吧?来根热乎的!”我摇摇头,脚步没停,但肚子却不争气地叫唤起来。
巷子里的老故事
再往里走,声音更杂了。收音机里放着豫剧,咿咿呀呀的调子飘在半空;隔壁传来小孩的嬉笑声,夹杂着老人的咳嗽。拐角处,一个白发老头坐在矮凳上,手里端着茶缸。他眯眼打量我,烟袋锅子冒着青烟。“新面孔。俊彼谱派ぷ游。我点点头,凑过去坐下。老头慢悠悠地讲起往事:这条巷子,以前是火车站工人的宿舍区,家家户户都沾着铁路的尘土。他年轻时在这儿扛过煤,现在老了,就守着这小院儿。哦,对了,他指着墙上一道裂缝说,那是几十年前地震留下的疤。我听着,心里一颤:这些老墙,藏着多少人的青春啊。
巷子深处,生活气息更浓了。几家小店铺挤在一起,门脸儿旧得发黄。一家杂货铺里,老板娘正和顾客讨价还价:“五块钱?不行不行,我这进价都贵了!”另一头,理发店的师傅挥着剪刀,“咔嚓咔嚓”地给客人修头发。我停在个卖旧书的摊前,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他推推镜框说:“随便翻翻,都是老物件。”我蹲下来,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,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翻箱倒柜的日子。嗯,这巷子像个时光隧道,把过去和现在揉成一团。
走着走着,天色暗下来。路灯“啪”地亮了,昏黄的光晕洒在墙上,拉出长长的影子。巷尾有家小面馆,蒸汽从门缝里钻出,带着葱花和酱油的香。我推门进去,老板娘端来一碗热汤面:“尝尝,咱这儿的老味道。”面条滑溜溜的,汤头鲜得直烫舌头。我边吃边看窗外:几个孩子追逐打闹,笑声清脆;一对老夫妻慢悠悠散步,手牵着手。心里头,莫名地暖和起来。这条巷子,没大城市的精致,却活得真实,像块没打磨的璞玉。
后来,我常去那儿溜达。每次火车到站,我都绕到后面,看看巷子变了没。春天时,墙角的野花开出星星点点的黄;冬天里,屋檐挂满冰凌,阳光下闪闪发亮。有一次,我碰见那个炸油条的摊主,他叹口气:“生意难做。昵崛硕疾话凑舛。”我沉默着,没接话。是。鞘性诒洌呗グ蔚囟穑烧馓跣∠镒樱笄康厥刈抛约旱慕谧。它不张扬,却让人记得住。
离开时,我总回头望一眼。巷口的风吹过,带走炸豆腐的余香。火车站前的人潮依旧喧嚣,但背后的这条窄路,成了我心头的秘密角落。下次来三门峡,或许它还在那儿,等着下一个好奇的过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