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桂林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嘿,朋友们,最近在桂林玩的时候,我无聊打开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想看看周围有啥新鲜事。结果呢?刷着刷着,就冒出几个人头像一看就像卖东西的……我在想,这到底是咋回事啊?
先说说这个功能吧。微信的“附近的人”,其实就是能让你看到周围几百米内的陌生人。点进去,能看到他们的头像、昵称、签名啥的。本来挺方便的,交个朋友、聊聊本地趣事多好。可是在桂林这种旅游城市,事情就变味了。为啥呢?因为游客多。枨蟠螅行┤司投鹜崮越睿颜舛背闪讼呱闲∈谐。
那些“卖”的迹象,藏不住
第一招,看头像和昵称。要是头像是个二维码、或者商品图片,昵称带个“代购”、“批发”啥的,基本八九不离十了。我上次在阳朔西街附近,刷到一个头像是个茶叶罐的,点开一看,签名写着“正宗龙脊茶,加V详谈”……这不摆明了嘛?我在想,是不是桂林特产太火,大家都想分一杯羹?
第二招,看动态消息。如果这个人最近发的朋友圈全是广告,什么“特价门票”、“酒店优惠”、“纪念品包邮”,那还用猜吗?上周我在象鼻山附近,遇到一个昵称叫“桂林小帮手”的,点进他朋友圈,哇塞,全是推销漓江游船的帖子,一天发好几条。我在犹豫……要不要屏蔽他?
第三招,聊几句试试。要是你一打招呼,对方直接甩过来一个商品链接,或者问“要买啥?我这儿都有”,那就实锤了。我试过一次,在七星公园附近加了个“本地导游”,结果第一句话就是“亲,需要定制行程吗?包车优惠哦”……我在琢磨,这效率也太高了吧,连寒暄都省了。
为啥桂林成了“重灾区”?
桂林这地方,山美水美,游客乌泱乌泱的。旺季的时候,景区附近全是人。有些人就觉得,微信附近的人是个免费广告位,不用白不用。卖啥呢?最常见的是旅游服务,比如包车、导游、门票;其次是特产,象鼻山纪念品、桂林米粉调料包啥的;还有些是……嗯,不太正经的,比如按摩或陪游。我在想,这算不算钻了微信的空子?
安全问题也得留神。去年有个朋友在桂林市区用这功能,加了个“卖茶叶”的,结果聊着聊着,对方让先转账再发货。朋友差点上当,还好及时刹住车。我在犹豫……要不要提醒大家,别轻易相信这些陌生人?毕竟虚拟世界,骗子一溜烟就能消失。
怎么避免踩坑?我觉得,先别急着加好友。看看资料,如果签名太商业化,直接滑走;动态要是广告刷屏,果断屏蔽;聊天时,对方一提钱或交易,立马拉黑。在桂林这种地方,多长个心眼总没错。我在琢磨……微信官方咋不加强审核呢?
说到底,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本身挺好,但在桂林变了味。下次你再去玩,刷到这个,多观察观察。那些“卖”的,藏不住马脚。你呢,有啥类似经历?分享出来呗,让大家一起避避雷。